迎見主來(彼後3﹕8-12)

迎見主來(彼後3﹕8-12)

12/26/04上主日南亞印尼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嘯所帶來的災害﹕超過十二萬人喪生,五百萬人無家可歸。這麼大的災難令全世界的人民為之震驚和哀痛。有人說這次的災難是神公義的審判,這種說法很有可能,因為那裏受害的國民都是拜偶像的,但不敢說這種說法是百分之一百。因為那裏是地震罾,經常會發生地震。我們今天要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請大家打開馬太福音24﹕2-14;路加福音13﹕15。這兩處的經文給我們看見地震是主耶穌要來的預兆。這次地震比起1883年時在同樣的地方要強烈的多。那時海嘯所造成的死亡只有三萬六,現在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受害的範圍,來的多和廣大。這就應驗聖經所說的生產之難(災難的起頭)﹕越來越蘋繁,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這些人的受害不是他們特別壞,所以受這些災難,我們特別好,所以免受這些災難。今生的遭遇不能確定一個人的好壞,因為還有來生。耶穌說﹕這些災難提醒我們﹕我們趕快悔改,迎見主的來,免得我們永遠滅亡。我們已經信主的人,會免去將來的滅亡,那麼,我們怎樣迎見主的再來呢?請看彼得後書3章8-14節。這幾節聖經也說到主的再來。經文的背景是彼得回答有些信徒懷疑主會再來,他們的信心軟弱。彼得說﹕主的時間表與我們的時間表不一樣。祂忍耐我們,盼望人人悔改,所以祂遲遲未來。彼得更指出主來的日子,像盜劫一樣,沒有人知道他來的時後。任何人說到主來的日子在某年某日,像Brother HaroldCamping說主來的日子是在1994年九月,都是不對的。主耶穌說﹕但那日子,那時晨,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獨父知道(太24﹕36)。所以我們要警醒,預備迎見主的再來。如何預備呢?彼得告訴我們要從三方面留意﹕

1。聖潔(彼後3章11節)
聖潔的範圍很廣,例如我們的言語和思想都要聖潔(弗四﹕29-32)。使徒約翰給我們一個聖潔的標準,就是我們聖潔的程度要像主一樣(約壹3﹕23)。我們活在這個世代,是個不聖潔的世代,而且越來越壞。昨天晚上有位姊妹來我們的家。她家有個兒子,今年才高中一年級,便有女生主動找他約會,這些女生都是很有教養的。我的兒子從SanDiego回來,告訴我們有些女生主動找他交往。這種情況是以前所沒有的。以前的情況是男孩子採取主動。這種情況可能是風俗的改變。但令人驚怕的事是﹕現在聽說一對年青人交往二年後,男孩子可以有權向女子要求上床,這是成為一種慣例。我看過一篇文章,一對年青人交往後,男方要求女方上床,女方拒絕,男孩子大怒,說為什麼不可以。那女孩說﹕因為我是個基督徒,所以不能。那男孩子感到受騙,所以離她而去,這種風氣怎麼不令人憂傷呢?上床要等到洞房花燭夜才可以。為甚麼呢?神是為了我們的好處,因為婚前上了床後,二人的婚姻的根基受到動搖(大家彼此的忠心和信任受到考驗),二人的罪惡感,會成為一生的心裏負擔。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真是要為自己儆醒,也為我們的孩子警醒,也為我們的孫子警醒,常常禱告,求神救我們脫離這這些淫亂的風俗。我認得一個弟兄他有個女兒今年三十歲,還沒出嫁。他的父親何等愛她,每天晚上十一點鐘一定打個電話給她的女兒,看她回來沒有,這個弟兄何等儆醒!

2。敬虔(彼後三章11節)
敬虔有二個意思。第一是敬拜(徒17﹕23),第二是行孝(提前五章4節)。
敬拜是與神有正常的關係,行孝是與父母有正常的關係。有這二種正常的關係,我們才可以迎見主的再來。敬拜是包括個人的敬拜生活和團體敬拜生活。我們個人的靈修生活和教會生活都是敬虔生活的內容。現在的社會把人壓到一個地步,使我們沒有敬拜的生活。有些弟兄一個星期七天都要上班,否則工作難保。整個世界的潮流都注重物資的享受和追求。人們重生活不重生命,重物質不重靈性,重現在不重將來,像挪亞進方舟那時的人一樣。
敬虔第二個意思是行孝(提前五章4節)。在保羅的書信背景是指出寡婦家中的兒女應該供養自己的母親,不可累到教會,當時的寡婦是沒有謀生的能力的。現在應用這節聖經就是要孝敬父母,特別是在心態上。因為現在的寡婦可以出去工作養活自己,不需要靠孩子養活。做兒女的心態上定必要孝敬父母,這是敬虔的表示。在過去牧養教會的近十年來,我發現有很多父母來美國看他們的兒女,高高興興的來,哭哭涕涕的回去。這些父母以大陸來的居多。我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多,例如是父母不了解他們的孩子在美國工作的辛勞。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子女不夠孝敬父母。這種對父母的不敬虔的態度是有歷史背景的。中國在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帶來不敬虔的風氣。那時,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或立場,兒女可以指責和斗爭父母。我的一個唐姊也做出這種可怕的事,真是令人痛心。如此一來,孝敬更談不上了。現在美國的風氣是個人主義盛行正像聖經所描寫的末世現像(提後三章1-5節),對父母的孝敬也是大受影響。聖經卻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凡咒罵父母的必須要用石頭把他打死。父母在地上可以說是代表上帝。父親是代表上帝的公義,母親是代表上帝的慈愛。一個人懂得孝敬父母,他容易對上帝發生敬虔之心。主來的日子神要我們預備好﹕我們對神對人都有一個敬虔的態度來迎見他。

3。盼望(彼後三章12節)
如何盼望呢?就是切切的仰望。如何仰望呢?就是我們的人生觀必須有所改變。我們的人生目標必須是以將來為依歸,從這幾節經文我們發現彼得用了八次有關火燒的字眼來描寫將來地球的結局。地球既然如此消滅,我們的盼望就不應注目在世上。切切是有吹逼的意思。雖然我們不能知道什麼時候主再來,但主來的時候一定是得救的人數添滿了。所以我們要努力傳福音,支持神的事工,會吹逼主早日的來到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叫﹕人生下半場,是Bob Bufford寫的。他把人生分作兩部分。四十歲以上為上半場,四十歲以下為下半場。上半場人大都追求成功,下半場人大都追求意義。他認為人生,無論是上半場或是下半場都應該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這樣,他的人生就充滿意義。他說成功和意義是一線之隔,意義會第來更多的成功,但不會成為成功的奴隸,成功是他的僕人不是他的主人。作者在四十歲時,他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人了。他是一家有線電視公司的總裁,家財萬貫,但他為了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他把五分之四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神國的事工上。他幫助很多大型教會建立起領導的體系。他說將來他墓誌銘要寫上三個字﹕一百倍(意思說上帝給我的恩賜我已經發輝到一百倍;參考馬13﹕1-9),那麼你我的墓誌銘是什麼呢?我們無論做那一個行業我們都以天國的事為中心,發輝上帝給我們的恩賜,這種態度是表明我們就是盼望迎接見主耶穌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