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解经丛书 – 马太福音13:45-46 (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

摩根解经丛书 -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13:45-46

寻珠的比喻,虽然和藏宝於田的比喻十分相像,但它比後者更上一层。同时,在某些方面,两者也有所不同。这个比喻里的基本因素,我们在前面都讨论过了。比喻中的中心人物仍然是一个「人」。在上一个比喻中,我们讨论过的,寻找宝贝、发现宝贝的思想,也出现在这比喻中。连以重价购买的思想也相同,「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我们在读这比喻时,将有新的著重点。比喻中的这人是个买卖人,所寻找的是特殊的珍物,「好珠子」。他的努力使他得偿所愿,「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

我用不著花时间去说,为甚么我无法接受将比喻中的珍珠,拿来代表救主,而将那寻找好珠子,并变卖一切所有的,以买下那好珠子的商人,拿来代表罪人的解释。我们在前面曾提起过,这种解释既与耶稣的教训相骶触,也违反了经验的事实。

现在让我们细看新的著重点──珠子和买卖人,然後试著照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来解释这比喻。

虽然这比喻是以寻找好珠子著手。所遇见的是「一颗重价的珠子」。

我们都将这个比喻,称之为寻珠的比喻,因为那重价的珠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相信这也是主说这比喻时的用意。

首先当记得,希伯来人并不重视珍珠。在旧约中,对宝石有美丽生动的描写,就如「发光如火的宝石」,很富诗意,但却从未提起珍珠,大祭司的胸牌上也没有珍珠。当约伯用比喻回答书亚人比勒达的批评时,他问说,「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接著他列举一些当时的珍宝,来和智慧作比较,即使是珍贵的宝物,也不足换取智慧。

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

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

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

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

珊瑚,水晶,都不足论,

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

「水晶」,有人译为「珍珠」,但是从原文看,这样的译法不准确,译为「水晶」更切合原意。「珍珠」,有人译为「红宝石」,可能是准确的。所以这一段话根本没有提到珍珠。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两个名词中,有一个是指「珍珠」,请不要忘记,这也是引用东方智者的看法。而这段经文的用意,也在於说明珍珠和其它珠宝之价值实在可疑。

我所以费时赘述,因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实──希伯来人并不把珍珠当作甚么宝物看待。因此当耶稣用珍珠作比喻时,你能想像得出,环绕著他的那希伯来门徒,脸上所表现的惊讶。他先前在比喻中,说到宝贝藏在地里,他们能够明白。但现在他特别指明是珍珠,是一颗重价的珠子,从希伯来人的观点来看,这是令人惊讶的思想。自然这些人很清楚,在外邦人中间珍珠是很宝贵的。研究外邦人对珍珠的用法是十分有趣的。新近在埃及的调查发现,古时的君王大多以精金镶嵌宝石和珍珠为装饰。在尼尼微,珍珠的用途更广泛,价值也随之增加,到了今天,它成了东方人极宝贵的珍物。然而它只有在外邦中具有非凡的身价。因此基督用的这个象徵,在外邦人的估计中是极宝贵的,但在希伯来人的价值观念中却无多大价值。

将这一点存记在心,我们就可以再往前进一步。我们要注意一些关於珍珠的事实。

1.珍珠是一种有机体的直接产物,就我所知,没有任何其它的宝石,产生的过程与珍珠相同。

2.珍珠是由一个受伤的生命所产生的结果。

海潮深处藏明珠,

原系沙粒无用处;

侵人贝介的房屋,

持久苦害原业主。

一粒细沙,闯入蚌贝体内,对贝体横加阻碍,使它受伤。这是珍珠产生的过程。

然而,这粒细沙并不就是珍珠。那么,甚么是珍珠?珍珠是母贝所发出之分泌物,对受伤之处的涂敷与缠裹,直到那受伤之处,变为光华夺目的珠子。我们都知道在蚌的壳里可以形成珍珠的说法。那侵入的沙子或异物,经过贝母一层一层的涂敷,直到那曾使它痛苦,将它伤害的沙粒,成为美丽的珠子。因此珍珠是那受到创伤的生命,对加伤害者回应的结果。

关於这一点,我们再进一层来看。珍珠的用处是甚么?对我们来说,珍珠是一种美丽的饰物,但在东方人的观点中,它具有代表和象徵的意义。单就审美的艺术眼光来看,它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但在东方国家里,「想像」占有非常奇妙的地位,-一件稀罕的东西,都有象徵的意义。以珍珠为饰,所代表的是天真纯洁,因此它倍受珍视。「珍珠」希腊文是「Margarites」,意思是纯洁。这个字可能来自一个古老的梵文,就是纯洁的意思。这些事实非常富有含义。珍珠是受伤害者对加害者的回应,珍珠是纯真的象徵。那原先污秽的,有害的沙子,因为受到那被它伤害之生命的对付,竟然完全改观,成为闪耀美丽的珠子,代表纯洁的光辉。但珍珠不只象徵或代表纯洁,它还代表纯洁胜过了污秽。佩戴珍珠最深刻的意义,不仅是披戴它所象徵的纯洁,更是披戴了它所象徵的以善胜恶的伟大胜利。

现在转过来看另一个重点,就是那个买卖人。他在这里是寻找好珠子的人。我们不能认为,他只是为自己找,或是为了找来作饰物。他是个买卖人,是为别人寻找好珠子。这幅图画带著浓厚的东方色彩。试著想像你是在东方,正注视著这项交易。他急著要买好珠子,决心不计任何代价。最後他终於找到了一颗非常贵重的明珠,只有君王配以它为装饰;在东方的国家,只有君王才能佩戴那些最好的珠子,即使今天在波斯,若有人发现了贵重的珍珠,也必须向国王进贡。比喻中的这个买卖人,遇见了一颗好珠子,配由君王来接受,只有够资格的人才能佩戴它作饰物。虽然还有其它珍珠,但这一颗价值超众,因为它彰显出最奇妙的得胜,本身包含著最夺目的光彩,因此它最完美地象徵了一个宝物所应代表的事物。

现在我们从珠子和买卖人这两个重点来看这个比喻的意义。在这里,我们的主论到了一个奥秘,远比他以前说过的更深刻。他现在对门徒所说的,他们要到日後才能明白。这就是保罗所说,那关於教会的奥秘。

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向我们指出,在这个国度的世代里,最主要的事是在这一段期间要聚集那最好、最美、最亮的珠子,呈献给神,使这珠子能在他怀中发光直到万代。我知道这样说还不够完全,但我实在找不出其它的言辞来描述我的想法。从罪的奥秘中,从邪恶的奥秘中,从这个天国的价值起落不定的世代中,要寻找并得著一颗最主要的珠子,以装饰天父的家,这珠子是他所拥有的最荣耀的东西,能向未来的世代,向天使彰显出神的恩典和荣耀。在这个世代的众多珠宝中,耶稣基督的教会是优越的。和前面的比喻一样,在这比喻中他找到教会,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这里面包括了审慎的分辨,将它向别人指明,和得著它。那个买卖人并不是不加选择的乱找,他是决心要找到这一颗好珠子。请记得,比喻中的象徵物,不能表达全部的真理。特别我们看到真理的无限性时,更会感觉到,若用这世上的事物来象徵无限的真理,实在有很大的限制。我们看见基督,遇见了这颗宝贵的珍珠──要十分留意这一段经文描写他的行动时所用的句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让我换一个说法,「既离开了,就变卖了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这绝不是指他离开某地,而是离开天上来买这珠子。

我们如今是从属天的观点,而不是从属地的观点来看天国。地上从末看见那颗重价的珠子,因此对它毫无观念。那颗珠子也末发现自己的价值。世人的眼睛,从末看见过教会。我们只是稍稍看到教会的一点荣耀,至於教会本身,我们未见过。但是基督从永世就看见教会。(教会从起头至结束的发展经过,他全都看清了。他全心爱教会,不止爱教会的光景,也爱教会将来所要成为的样子。并且他也耐心的等候教会的得著成全。)这个比喻记录了由天上的眼光对这颗珠子所下的评价。「就去」是指王离开了天上,「变卖了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这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描写他看见了那颗重价珠子,就放弃了他天上的地位,和一切所有的,来到这地上,为要买那珠子,好将它再带回天上。

请和我再一同看一处圣经,彼得前书2:4,5,7。这几节圣经,虽然没有提到珍珠,但却将珍珠所代表的伟大事实,陈述得很完全。「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留意「宝贵的」这几个字,那宝贵的活石,是论到主自己。「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我将其余的略去,因为那是描述到结果,我们直接读第7节,那里描写其过程。「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是宝贵。」是甚么宝贵?他的宝贵。这里将神的基督描写为宝贵,你可以将一切价值,全包括在这个「宝贵」中。他的品格,宝贵;他的作为,宝贵;他伟大人格中的一切事实,全都宝贵。神所看为贵重的一切,全都集中在他身上。他虽被人弃绝,却是神所拣选所宝贵的。

使徒说,我们来到他面前,就被建造。「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意思就是,他里面的一切宝贵,都传达给我们这些信的人。这说明了基督徒品格发展的全部过程。最後在那无穷尽的永世中,我们在神的面前,将没有任何属我们自己的东西可以夸口。我们所夸的,是基督品格上的价值,都传达到我们身上了。我们里面一切的良善,全是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所成就的。他是宝贵的,但他在你我这「信的人就为宝贵」。这不是说你只是在情感上认为他宝贵;它乃是指,他里面的宝贵价值都传给你了。我们这些来到他面前的人,原来是卑下,一无所值的,却因著他将自己无限的价值传给了我们,使我们变成有价值的,且是宝贵的。这就是珍珠的故事。它原是卑下,伤害到生命的东西。这里奇妙地比喻了耶稣基督的教会成立之过程。我仍用彼得所引先知何西阿的话──我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我们「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这改变是怎样成就的呢?我们来到他面前,一无所值,反而使他受伤害,被压伤;然而这位受创伤的主,对加害他的人的回应,却是藉著他受苦害的奥秘,将他自己品格中的德性与荣耀加给我们。珍珠如何藉著与它所伤害的生命联结,从有害的沙子变成美丽、纯洁的珠子,同样的,以整体而论,耶稣基督的教会也使他受伤,并且因为他的受伤,才能把他的美德,他的恩典,他的荣耀,和他的荣美加给他们。这比喻中的买卖人不只是一个买卖人。他不单看到这珠宝代表的意义,他也把丑陋的东西转化成美丽的东西,把不纯洁的转化成纯洁的。他从受伤痛苦的人海中,提拔出一群人,这一群人将在神的怀抱中发出荣耀的光辉。这群人也要成为他在将来的永世中,彰显他的恩惠,他的荣耀的主要凭藉。

这正是以弗所书的主题。这比喻末提到最终的结局,因为它所论到的,只是这个世代。但我们可以凭想像,思想那颗珍珠在被挂在其一权贵胸前,闪烁发亮之前的过程。倘若我们要恭敬的查询,耶稣所遇见的那颗珍珠的下落如何,我们可以从以弗所书中找到它最终的结局。保罗迫切的为那一班基督徒祈求,求神使他们知道,「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这话的意义何等丰富,满有恩惠和荣耀。仔细留意保罗的祷告,他所祈求要他们知道的,不是他们得著神的产业有多伟大,而是神在他们中间所得的产业有多伟大。他的意思不是圣徒在神里面得到富足,而是神在圣徒里面得到富足,他在他们中间得了产业。

倘若这不是以弗所书整本书信的教训,我绝不敢如此说;倘若这是以弗所书的教训,但只是一节圣经的含意,我也不敢如此说。请留意使徒在伟大的以弗所书中的论证,和所达到的结论。在以弗所书中,保罗清楚的教训我们,神得著教会的意义。他告诉我们,神要藉著教会,将他的恩典、他的良善、他的慈爱,显明给将来的世代看。那将要来临的各世代,将透过教会,得知神的恩惠,和神的慈爱。在同一书信中,稍後他又说,神要藉著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和有能力的,得知神万般的智慧。这个被赎买回来,又得以洁净和荣耀的教会,将成为神永远的器皿。神要藉著教会,使世世代代,执政的、掌权的,得知他。到了这书信的末尾,保罗得到特别的启示说──读这段话,使我想像到那寻珠的比喻──「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

那重价的好珠子,是在人类的废墟中找著的,再从其中收聚出来,将它提升,在要来的世世代代中,成为彰显神无限恩惠与智慧之真理的凭藉。这就是神在教会中所得著的。他所得著的并不是基本的荣耀,他所得著的,是一个彰显他荣耀的凭藉。他所得著的也不是基本的恩惠,他乃是得著一班人,藉著他们,才能完全启示他的恩典。没有一个天使能像我们这些因他恩典而改变的人这样,高唱:「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因此在这世代中,他正在建造他的教会。他所看到的这一颗珍珠,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在这一个阶段中,它还是藏在深处,在黑暗中,它还只是在受伤害之中,还一无用处。他把这一切伤害人的东西聚集在他自己的生命中。虽然那东西伤害了他,使他创痛,使他被杀害,但他却把自己无瑕疵的品格,和圣洁的生命分给那伤害了他的邪恶东西。藉此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荣耀的身体,他要作为这身体的头,并与她相联,使她在未来的世代中成为神最主要的装饰。

我虽然伤害了他,他却得到了我,高举了我,又用他的本性,他的品格,和他的荣美加给我,并且将来还要使我「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哦!不配的我,竟然还蒙他如此恩待。哦!不但如此,他还要差派我出去,到其它的世界,其它的世代,其地的人那里,传扬他的十字架,这样他们也可以认识他恩典的荣耀。

这买卖人所看到的那珍珠,就是永生神的这个教会,这蒙拣选的一群要与基督联合,成为彰显神恩典的凭藉。为了把这教会呈给神,基督为它舍出了所有的一切。我们的心可以安然无惧,因为虽然在这世代,国度的理想显然失败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一件事还是在朝著神终极的目标前进。从天上的观点来看,在这世代中最主要的工作乃是把教会召聚出来,为这教会在未来世代中更高,更圣洁的使命作好准备,因为那教会是蒙救赎的神的国。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