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混乱:利未人与其妾19章至21章

一,四幕故事


这个主要的故事由4幕组成:

1.基比亚的暴行(19:1-28);

2.备战:利未人号召及以色列人的回应(19:29-20:11);

3.战争经过(20:12-48);

4.战后重建:为便雅悯支派的生还者娶妻(21:1-25)。

主要的情节发生在第三幕,首两幕交代引发第三幕的背景,第四幕则记述战后发生的事。


二,第1幕:十九1-28 基比亚的暴行


除了引发往后的主要情节外,第一幕有两大目的。

1.展示在士师时代的以色列人,在接待客旅这件崇高的事情上,也变得何等卑劣;

2.提供重要资料,描述那个利未人的性格,他在第二幕的角色举足轻重。


作者记载接待客旅一事,包括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在伯利恒(1-10节),这次接待客旅的态度很正确;但是,第二次在基比亚(11-28节),态度则反常、堕落,跟创世记十九章1至13节所多玛的生活有明显相似之处。这是特别讽刺的,因为那个利未人刻意不进入外邦人的城邑,希望在同胞的地方得到接待(12-14节)。基比亚街上的无赖明显是道德败落,但接待利未人的老年人也相差无几。他明显是当时典型的主人,他悖于常理的责任感,叫他把两个还是处女的女儿,交给那些无赖蹂躏(23-24节)。他们实在是道德沦亡。神的子民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时,他们并不比所多玛人好。


然而,最悖谬的是那个利未人。他的妾被人交给恶徒后,他竟可上床休息,而且显然没有一点担心,直至早上他发现妾在门槛死去或失去知觉。跟着,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那个利未人竟然冷酷地命令他起来行走,因为他已准备好离开这地(27-28节)。在下一幕号召所有以色列人去打仗的,正是这人。回想之下,我们就可以明白这妾不肯跟他一起的原因了(

附注

  1. ‘娶妾’在当时近东是很普遍的,而且是旧约律法准许的( 出 21:7-11;参 创 16:2-5, 创 29:24、 创 29:29; 士 8:31; 撒下 5:13)。妾通常指第二个妻子,或是没有黂奁的妻子,所以地位较次。这跟耶弗他的母亲很不相同,因她是个妓女(11:1)。
  2. ‘犹大的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位于耶路撒冷南面6哩(9千米)。比较十七章7节,及对比十二章8节北面的伯利恒。
  3. 第2节她不忠的表现可能只是离开丈夫,而不是跟其他男人有染。
  4. 第10节‘耶布斯’是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前,耶路撒冷的名字。第12节‘基比亚’位于耶路撒冷北面3哩(5千米),在便雅悯的境内。参14节及比较约书亚记十八章28节。
  5. ‘拉玛’位于基比亚北面2哩(3千米)。
  6. 第18节‘耶和华的殿’应指示罗的圣所(参18:31)。但是七十士译本(古代旧约希腊文译本)读作‘我家’,这读法更符合上下文意,更能表达原本的意思。


三,第2幕:十九29至二十一25 回应基比亚的暴行

十九29至二十11 备战

在前一幕,作者仔细交代以色列人如何接待那个利未人,作者在这幕记载各支派代表的临时会议,商讨他们共同关心的事情(20:1;参21:10、21:13、21:16)。这类会议在日后已不采用,但在以色列没有王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打仗及国家存亡都全赖这会议运作有效。这时全国关注的大事,就是发生在基比亚的暴行,而这次会议的召集人,是第一幕出现的利未人。 
讽刺的是,我们这些读者比会议的成员更了解那召集人及所发生的事。我们认为那个利未人把自己的妾的肢体,传送以色列四境,是他在基比亚对妾冷酷无情的延伸;那班会议成员却认为这是神圣热心的行动。以色列人被‘激励’,从但到别是巴都出来,众人如同一人。换言之,那个利未人发起的行动所引起的回应,远比耶和华兴起的士师所作的更大。 
所有会众聚集一起后,那个利未人最多只是断章取义地汇报基比亚发生的事,刻意隐瞒他的罪过(比较20:5与19:25)。从这角度来看,他强调道德,是对事实的虚报。他清楚交代他的妾因被基比亚人强奸致死(5节下),但他的妾可能是回家后,被他所杀(参19:28)。 
无论事实是怎样,大会的成员被那个利未人可怕的演说误导,而且印象深刻。他们‘起来如同一人’,并且立即决定一个联合行动,要惩罚基比亚人(8-11节)。这个联合大行动基本上是好的,但这行动竟由一个道德如此低落的利未人发起及操纵,以色列会变成甚么样子?这是第二幕要提出的严肃问题。


附注

  • 十九29比较撒母耳记上十一章6至7节扫罗日后的行动。我们知道警告同盟,不愿参与行动会受咒诅,明显是当时传统的做法。这里的分别在于受害者是人(比较耶弗他的女儿,11:34-40)。‘十二块’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比较 王上 11:29-31)。
  • 二十1‘但’参十八章7节注释。‘别示巴’(意即‘七井’;参 创 21:31>创二十一31)位于耶路撒冷南面48哩(76千米),在死海及地中海沿岸中间。
  • ‘从但到别是巴’意即‘从极北到极南’。
  • ‘基列’参五章17节注释。‘米斯巴’(意即‘望楼’)位于耶路撒冷北面8哩(13千米)( 书 18:26; 撒上 7:5)。它不是十章17节位于基列的米斯巴。
  • 第2节‘四十万’参五章8节注释。
  • 第9节把物件掷在地上,或从器皿里抽出东西,是寻求神引导的方法(比较 书 18:6; 箴 16:33)。
  • 第10节数目似乎太大,五章8节附注对‘千’的解释,在这里不大适用。原文可能只有第一部分(‘一百人挑取十人’)。这话的重点是,有一成男丁分别出来,支援其余的人。

二十12-48 战争经过


会众在上一幕聚集的结果,就是开始一场圣战,在许多方面,这叫我们想起约书亚时代,攻打艾城一役(参20:29、20:48的注释)。圣战是我们在士师记中重复看见的,而且它遍布全书,但这场圣战与其他圣战有别,而且令人不安。
第18节
第18节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叫我们想起本书的开头,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1:1>一1),而以色列得到相同的答覆。但是,两次求问的处境有天渊之别!在本书开头,以色列人组成联盟为抵抗迦南人,占领土地,但这次联盟是分裂的以色列人发动内战,兄弟相争(28节),自相残杀。本书开始时,以色列人获胜,是立竿见影的(1:4>一4),但这里要待以色列人完全崩溃、士气消沉(26-28节),才能获胜。其实,这章的‘圣’战,很难算得上是神圣的。这场战争由一次集会决定,召开这个集会的,竟是性格败坏的人;而且结束时,充满了腥风血雨过于正义凛然(再参48节注释)。 
第18至48节大部分篇幅描述战事的经过,敌方如何获胜。不过,以色列人3次求问耶和华(18、23、28节),及耶和华3次的回应,叫我们从较深入的角度明白发生了甚么事。这些经文告诉我们战争进展到不同阶段时,以色列人心中所想的,及以色列人与耶和之间的事情。以色列人认为这次行动是正义之举,而且对求问耶和华最后得出的结果(18节),充满信心。他们已誓死作战,并且假设耶和华准许他们这样做。所以,他们求问耶和华一些纯粹如何作战的问题:这场战事应如何进行?耶和华命令犹大支派最先出战是合宜的,因为被强奸的妾属于犹大支派(19:1>十九1)。但耶和华没有应许他们这场仗会打胜,而且耶和华也没为他们作甚么;结果恰好相反,他们连番惨败(19-21节)。以色列人第二次求问耶和华(23节),反映求问的人因为遭受重创而大大失去信心。他们怀疑应否继续作战,而且他们称便雅悯人为‘弟兄’,奏出想寻求和解的音调。不过,耶和华再次派他们出战,但他们再次遭受彻底的失败(23下-25节)。他们第一次战败后,曾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现在他们哭号、禁食及献祭。他们直接求问耶和华应否罢兵──他们心中极有可能充满这种思想(28节)。耶和华再派他们出战,但这次耶和华终于应许他们会得胜。在随后发生的战争,耶和华帮助以色列,使他们杀败敌人,双方的命运突然逆转(35节)。 
便雅悯人无疑应受惩罚,但是,按全国整体的道德及属灵状况来看,这场圣战差不多把全国消灭,而不是把它保留。耶和华在第三幕恼怒其余的以色列人,跟恼怒便雅悯人一样。这点从一事得到证明,就是祂分别给双方有胜有败,以致全以色列都受到祂的审判。耶和华既审判祂悖逆的百姓,也保存他们。
附注
第15节‘二万六千’参五章8节注释。第16节‘以笏’也是便雅悯人,左手便利的(参3:15>三15及其附注)。第18节因为‘伯特利’意即‘神的殿’,所以有人认为这里的伯特利可能指示罗的会幕(参19:18>十九18注释)。可是,上文提及伯特利城,所以这里的伯特利应指同一地方(比较26节,并参1:22>一22,2:1>二1,4:5>四5注释)。‘求问神’参一章1节注释。第26节‘哭号及禁食’是悔改的行为(比较2:4>二4)。他们从之前发生的事得出结论,就是耶和华恼怒他们。‘燔祭’(参 利 1>利一)象征奉献者全然奉献给神。‘平安祭’(参 利 3>利三)包括进餐,象征与神及人恢复团契。第27节在士师时代,‘约柜’有时会从中央圣所移往别处,尤其是打仗的时候(参 撒上 4:4-5>撒上四4-5,该处和本处一样,中央圣所都是在示罗)。参十八章31节及十九章18节注释。第28节‘非尼哈’是亚伦的孙子( 出 6:25>出六25),不是日后撒母耳记上四章4节的非尼哈。这名源自埃及。比较十八章30节摩西的孙子约拿单。如果照这家谱计算,第十七至二十一章记载的事,明显发生在士师时代颇早的时期。第29节比较约书亚攻取艾城时用的战术( 书 8:3-8>书八3-8)。第33节‘巴力他玛’准确的位置不详。第35节可能原本‘二万五千一百’是指‘二十五支部队再加一百人’。比较第39节那30个伤亡的人。第35节预先总结第36节下至46节的详细记述。第45节‘临门磐’是露出地面的石灰质岩层,位于伯特利东面4哩左右(6千米)。它有3面被山涧切开,而且有洞,匪徒可以藏身。这名在今天的临门村仍然沿用。‘基顿’的位置不详。第47节我已提出我对数目的解释,‘六百人’是便雅悯人大部分的军力(参15、35节注释)。第48节进行圣战时(按耶和华直接命令进行的战争),耶和华有时吩咐以色列人不可掠取任何战利品,反而要彻底毁灭所有东西,作为一种祭献给神。这称为‘格杀令’,是耶和华审判以色列的敌人最彻底的做法( 书 6:21>书六21; 撒上 15:1-3>撒上十五1-3);在某些情况,神也用这严刑对付以色列人( 申 13:12-18>申十三12-18)。在这里,耶和华没有特别声明要以色列人这样做。

二十一1-25 战后重建:为便雅悯支派生还者娶妻
在这最后一幕,注意力转移到支派集会所作的事上(参上文19:29>十九29至20:11>二十11注释)。在米斯巴起的那两个誓言(1、5下),本是要停止便雅悯人犯的大恶,以免污染全国,并且确保其余支派都全部参与这次惩罚的行动。但是,在二十章48节发生的滥杀事件,造成始料不及的结果:便雅悯全支派差不多被灭绝。 
以色列人为解决问题,第一个尝试就是用第二个誓言去补救第一个誓言(6-13节,但只是部分成功)。这做法虽是合乎法理,但至少在道德上是暧昧的,而且它付出的代价惊人,就是杀尽基列雅比的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11节)。第二个尝试(15-23节)的性质跟第一个完全相同。

第22节
第22节以色列人自圆其说,使自己所作的合乎法理,更明显是诡辩,为要彻底避开这事的道德责任。同一班人痛恨便雅悯人强奸那个利未人的妾,但也是他们低声下气求示罗人,接受便雅悯人强奸他们的女儿是既成的事实。 
本幕出现以下讽刺的格式: 
A 强奸利未人的妾 
B 攻打便雅悯人的圣战 
C 问题:引致便雅悯人要灭族的誓言 
B’ 攻打基列雅比的‘圣’战 
A’ 强奸示罗人的女儿 
会众在这一幕的表现再次展示以色列人的道德和灵性何等败坏。即使如此,这故事最后到达一个脆弱的平衡点,便雅悯人得到重建,恢复平静(23-24节)。教人惊讶的是,以色列人幸存下来了。我们回顾过去,必会总结一句,这绝对因神的管理,非因领袖的功绩和国家制度。以色列在混乱的士师时代仍能生存,是神恩典的神迹,正如救恩是神所赐的一样( 弗 2:8>弗二8)。


附注
第1节‘米斯巴’参二十章1节注释。第2节‘伯特利’参二十章18节注释。第4节他们筑坛,但不是筑在伯特利,那里的坛已筑成(20:26>二十26),而是在‘次日’返回他们的大本营米斯巴筑坛(20:1>二十1)。这类临时的坛,有时会在国家有危难或喜庆时,尤其是打仗前后(比较 出 20:24-25>出二十24-25; 撒上 14:35>撒上十四35)筑起的。‘燔祭和平安祭’参二十章26节注释。第5节修订标准译本的译法更准确:‘没有上来聚集’。这指二十章1节起初的聚集。第8节‘基列雅比’位于约但河正东的一座城,在加利利海南面约22哩(35千米)左右。基列雅比没有派代表参加是明显的,因为基列其他地方的代表都有出席(20:1>二十1)。第9节这次数点百姓肯定了领袖原先不肯定的看法,即基列雅比不论现在或起初都没有派代表参加(参5节注释)。第10节‘一万二千’参五章8节注释。‘用刀将……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参二十章48节注释。第11节此举为要存留处女。领袖心中可能想起摩西时代,抵抗米甸人立的先例(参 民 31>民三十一,尤其是17节)。第12节打仗期间,米斯巴成为大本营(20:1>二十1,21:1>二十一1)。‘示罗’比米斯巴更北,较近基列雅比,所以,更方便接收及运送处女(参18:31>十八31注释)。‘迦南地’意即约但河西,迦南地本土。参第19下节示罗更详细的位置。这些资料可能是成书后期补充的,以便示罗被毁后许久的读者也能明白。再次参十八章31节注释。第19节撒母耳记上一章3节和出埃及记二十三章14节描述耶和华的3个节期,但在混乱的士师时代,以色列人只守一个节期,我们不会感到诧异。作者详细描述示罗的位置,是令人费解的,但参第12节的注释,我们或许有点头绪。‘伯特利’参四章5节的注释。‘示剑’参九章1节的注释。‘利波拿’位于示罗以西3哩(5千米,参18:31>十八31注释)。第21节这节期可能是住棚节,但变了质,且渗杂了异教形式,在葡萄收割时举行( 申 16:13-15>申十六13-15)。参九章27节及八章33节的注释。第22节‘在争战的时候’即是宰杀基列雅比人的时候,但最早期的抄本可译作‘动武’。第23节‘自己的地业’(比较24节)指起初占据迦南时分给他们的地业( 书 14:1>书十四1, 书 18:11-27>十八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