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主日信息:《基督徒的“得”与“失”》(于艇)

基督六家主日信息

 

 

主题经文:可 8: 34-37:  于是(耶稣)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35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36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37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这是一段基督徒都耳熟能详的经文。在三部福音书都有记载,而且场景完全一样。因此,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求主今天光照我们,使我们今天对这段经文有更好的理解并能今天就改变我们的行为!这段教导是在什么情形下发生的呢?我们来看看背景。

 

背景: 门徒的问题

前面一段经文中 (可8:27-33)记载了耶稣这段教导的背景:“ 耶稣和门徒出去,往恺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 28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 29  耶稣问门徒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门徒们根据他们亲身的经历就知道耶稣并非凡人。 然而,称耶稣为“基督“那实在是个飞跃,因为当时人们对基督(受膏者或弥赛亚)有极大的盼望。但对怎样来到世上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耶稣说彼得脱口称耶稣是基督,是受到神的启示(太 16:17  )!

耶稣的身份显现了,这本是一个高潮,使门徒从吃惊到极度兴奋! 耶稣却“禁戒”他们声张。因为父神的计划出乎意料:以色列民此时热衷于一个君王带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然而,耶稣的版本是以赛亚书中的弥撒亚,就是是基督必降到最卑微的地位,然后升高到至高。耶稣必须解释清楚。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可8:31)

耶稣开始多次反复地、慢慢地、在不同场合,把他受苦,受死和复活的事告诉给门徒和群众。门徒的反应是从不理解到不接受。 一开始他们不太理解,等到耶稣越讲越明的时候,彼得代表发言了,他不想让耶稣去耶路撒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众人听到耶稣的计划,只是不理解,门徒的反应却是不接受。 问什么呢? 因为门徒和耶稣更近,耶稣的计划对他们的影响更直接。 他们患得患失!

从圣经的描述可以看到以彼得为代表的门徒们有3个问题:

  • 把耶稣受苦当作耻辱,而不是荣耀的事。太16:22记载,彼得说:”主啊,万不可如此,此事必不临到你的身上“。今天的信徒是否也害怕离开顺境(comfort zone),而避开为福音受苦的事?
  • 不愿失去听众,失去popularity。因为彼得对耶稣把上十字架的事“明明“地讲出来有意见。“耶稣明明地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可8:32)彼得要耶稣再含蓄一点。 我们今天是否也想要含蓄一点呢?Francis Chan 曾经说过,今天,基督徒做慈善事业,宣传包容,成功神学都不会有人反对。但是讲到人的罪、耶稣的复活,就会有人抵挡、嘲笑。
  • 受到撒旦的挟持 – 耶稣斥责撒旦:“撒旦,退我后边去吧!” 是的,撒旦常常用最亲近的人来绊倒我们。撒旦也利用我们的需要,诱惑我们“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体贴”就是concern,是思考的角度。人的角度是“一帆风顺”,满足物质的需要,健康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等等,就是不要受苦。然而神的角度却不同,要我们通过苦难经历神。 神会用苦难来使人谦卑匍匐在他面前。

既然知道耶稣是基督,却不接受他的计划。今天的信徒中不也是有这样的是吗?

 

主的教导:做门徒的“得”与“失”

门徒的反应,给耶稣一个可以教导的切入点(teachable moment)。于是(耶稣)叫“众人”和门徒来。 他叫“众人“来是要把这个道理不仅讲给门徒,也给观望的甚至反对他的人讲。是个弥撒亚的宣告!这个弥撒亚是《以赛亚书》所描写的“人子”是“义仆”。”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20:28)

耶稣对想要成为门徒的提出三个要求:

  1. “失” 是做门徒的“必要条件“ – “当舍己“ (是“放弃”的意思deny,不是“施舍” give),就是放弃自己拥有的东西。 耶稣曾对那个成功的少年人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 – 22)为什么先要失去(必要条件)?首先当你肯失去的时候,就证明了,天国对于你的价值是最好的,不是次好。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有的。那拥有我的一切,而又进天国,可能吗?可能性不大,因为拥有的东西或成为包袱。《天路历程》里面描写的基督徒背着包袱走天路,到了沼泽地就陷了下去。因为包袱太重。李铁牧师曾经做过一个见证。他去中国宣教的时候,回到美国的家,就要花很多时间整理树。后来他决定把房子卖了,把妈妈送到老年公寓。这样可以专心在中国牧养教会。先”失去“为”得到“铺路。
  2. 甘愿忍受世俗的鄙视:“背十字架“ 是你最不情愿失掉的东西 – 尊严。我们可能无法理解“背十字架”在当时是多么大的耻辱。今天“背十字架”的意义不同了,是表明我们基督徒的身份,可能没有罗马时代的羞辱,但是的确有被人另眼看待的情况。我是否特别愿意显露我们的身份?主我是要我们天天背十字架!
  3. 要顺从耶稣,学耶稣的样子。耶稣不是真的要门徒陪他去各各他一起受死,而是照他的样式,带领更多人成为耶稣的门徒。什么是基督的样式,就是“舍己的爱”。耶稣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知道了,所以他在教导人的时候,常常用舍己来衡量爱。

 

为什么耶稣要求牺牲和“失去“?那就是基督徒的“生命观”。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耶稣用的“生命”一词,在圣经里的原文也有灵魂 (soul)的意思。中文圣经中大都用“生命”。但是我们知道,人是有灵的活人。所以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是灵魂。没有灵魂的生命大概可以用中文的“性命”来描述更恰当。性命是指有机的身体,而生命是身体和灵魂的结合。

 

这样,更直白的说:凡要救自己性命的,必丧掉生命,因为灵魂失掉了;“救”(save)当代译本翻译为“保全”,在意思上很恰当。好像一粒麦子,不埋到地里,自己是保全的,一点也不分享给别人。洁身自好的生命,充其量只有一个人。当你视自己的性命为最宝贵的时候,就结不出粒子来,而且心灵会和身体一样渐渐衰退。

 

最近读到很多老人家的事情,中国叫“留守老人”。他们不是生活困难,而是孤独寂寞。 有一位写日记说“今天没什么事情,我先走了”,就去世了。但是,看看我们的王妈妈,她天天惦记着弟兄姐妹,惦记着传福音给别人。她不会觉得没事做。耶稣给我们示范的生命,就是不止自己一个人,而是和众人连接,用生命传递生命。这才是丰盛的生命。怎样才能不失掉生命?就是不要把生命圈在个人的栅栏中,而是拿给神用。

 

耶稣又说: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当时的门徒听到“丧掉生命”四个字,可能意味着殉道。今天的基督徒殉道的机会不多,但是可以是花时间在他人身上。基督二家的吉米大叔,每个礼拜六都去Atwater向航校的学生传福音。他从San Rafeal到Atwater 130多英里,3个小时车程。他带吃的东西给他们,代他们到湾区来玩,几年坐下来,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我几次观察到吉米大叔与那些飞行员学生的互动,发现他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和他们有紧密的关系,带很多人信主,在他们毕业之后,还通过飞行团契彼此链接。吉米大叔和许多参加Atwater短宣的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的生命! 不是那些飞行员,他们的得救是神的工作,生命是归给神了。吉米大叔自己的心灵的自由。就是那脱离了被“自我”捆绑的自由。

 

我们常常说的“患得患失”,就是在想这个事情对自己是否有利,以自己的得失来衡量。但是当我们为了福音把自己的时间摆上的时候 (如外出短宣,做AWANA leader),我们的生命就和他人的生命连接了,和神连接了。 这样的生命是喜乐的生命!  “心欢喜,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9-11)“我的肉身和我的内心虽然渐渐衰弱, 神却永远是我心里的磐石,是我的业分。”(诗73:26)
这心灵的喜乐不能从金钱、地位、名誉、才能、豪宅、名车而来。这些可能给人带来自我成就感。然而这些给人带来的享受,是短暂的快乐。如果有恃才傲人,恃位欺人的快感,那灵魂就掉入了死亡的陷阱。耶稣说这个灵魂是没有物质的东西可以换的,是最宝贵的。

“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灵魂),有什么益处呢? 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灵魂)呢?

这里英文版圣经普遍把“生命”用“灵魂”来代替,意义就更明确了我过去以为这是劝我们注意身体的经文。这句话说的是世界上的物质是没办法满足我们灵魂的需要,反而会让我们赔上灵魂。“公民凯恩 ”电影的主人公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不是很富有,我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在亚利桑那州有个教派,把信徒的钱收集起来投资到土地上,最后投资失败,成为有辱福音的见证。

总结:基督徒的得与失

 

今天的主题是“基督徒的得与失”。  这是按照世俗的说法定的题目。正确的题目应该是“基督徒的失与得“。”失”是门徒的必要条件:先要失去,才能得着。通过“失”,我们变得谦卑,服侍人,打开自己的藩篱,离开世间的享乐,要我们像麦粒埋到地里死了。 ”得“是神的应许,他给我们心灵的快乐,满足的喜乐,给我们分享生命、影响生命、传递生命的机会,也帮我们战胜肉体和撒旦的挟持,心灵洁净,得到真正的自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