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主日信息《要合一、不要懼怕》(沈麗薰传道)

录音:

 

文字稿:

講题:要合一、不要懼怕       經文:腓1:27-2:2        日期: 4-23-17    沈麗薰

引言

今年教会的标杆是“分别为圣、见证基督”。今天来到了腓立比书第一章的最后:使徒保罗的勸勉,主要是關乎基督的福音的見證。

這個就有賴于信徒對生命之道的持守,以及他們在生活上的表現,今天要講的是“要合一、不要懼怕“,用的經文是腓1:27-2:2。 分三段:一、同心合意為福音(1:27,2:1-2),二、不怕敵人的驚嚇(1:28)三、信徒的雙重恩典(1:29-30)

同心合意為福音(1:27,2:1-2)

1:27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裏、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2: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2:2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只要“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只要“表示,這是使徒對腓立比人(也是對所有信徒)最起碼的要求,那麼,“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行事為人合乎基督的福音。基督的福音,是指來自基督以及關乎基督的福音。

也就是說,基督徒的行為,應當使人覺得福音確實是神的大能,確實在我們身上顯出拯救的能力。也就是行為上要有好的見證,要把真實的福音活出來。讓別人看到你,就認出你是個基督徒。這是關於基督徒的生活以及行為的一項最全面性的原則。

我想,不少人都很喜歡看戲劇或電影。我一直很喜欢金庸写的“射雕英雄传“,金庸研究遼金元史,這部武俠小說大气磅礴,對歷史、人性、感情都有深入的描寫,而且文笔绝佳.

電視劇也拍过幾個版本。每次的演員都不同,但飾演郭靖和黃蓉的演員,都能表現出郭靖的樸實憨厚,以及黃蓉的精灵可愛。那是因為他們演技好,把假戲真做了 ,把書中的人物演地栩栩如生。有人說基督徒是真戲假作,我们成为一台戏,演给世人观看,但沒有把真實的信仰活出來,沒能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真實的福音的大能。

简单地说,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就是做个名副其实的基督门徒。这是使徒保罗对所有基督徒的期望。为什么要做个名副其实的基督门徒呢?因为我们都是神的见证。赛43:10 – 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徒1:8 –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那么,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符合基督福音的要求呢?保罗书信中有关实际生活上的教导,都是。最接近本节经文的有第二章: 教會內部弟兄姐妹保持合一﹝2:1-2﹞,存謙卑的心彼此相顧﹝2:3-4﹞,以基督為榜樣﹝v.5-11﹞, 存順服的心作神無瑕疵的兒女﹝v.12-16﹞。27节的下半节,就是“与福音相称“的具体表现,就是”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也就是生活配合福音,为福音站立得稳,彼此同心

同有一個心志,就是在同一的心思、同一的意念上团结起来。“站立得穩..齐心努力”原来的意思,是指一队竞技者,以整队的身份和形式,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譬如,足球比赛,不但自己踢,也替同队的人製造機會射門;还有,篮球比赛,不但自己投,也替同队的人製造機會投籃。为的是同一个目标,得高分,赢得比赛。

這個球就好比是福音球,我們要把它踢進人生命的門,投到人生活的籃子裏面去,得分就是爲主得人,既然要爲主得人,我们就要有團隊的精神,同心合意,同舟共濟。

保罗要信徒齐心努力的目标,就是为了福音的信仰,信徒如果要在试炼和争战中站立得稳。不能单凭个人的属灵经历,必须跟别的弟兄姐妹同心、齊心努力。传4:12 –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使徒保罗的心意是,只要信徒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称。不論他是否在那裡,他都期望聽到信徒在受攻擊時,仍然站立得穩。这固然需要信徒自己有堅決的心志,可是這也是群體的事,要靠整體的努力。信心的穩固乃是靠我们眾人在靈裡和心志上的合 一,並且為我們所信相同的真道,彼此配搭,竭力爭戰。

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使徒的期望: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称呢?基督徒必須加入教会,必須接受真理的教导,平時要養成靈修、讀經、禱告的習慣。还有在小组,在教会中享受與神、与信徒之间的团契生活,学习事奉等等。

这是“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的唯一办法,没有捷径可循。我們必須倚靠神的恩典在圣灵的指引中循序渐进地完成。“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习的功课。没有人敢说,他已经作到了。基督的福音,原本是不配得的。

2: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開頭的所以If therefore(如果因此)有什麼特別意思呢?这是归纳前面一章 27 -30节讲的,就是要教會在面對敵人的威脅時保持合一、齊心努力;顯然,腓立比教會出現了一些問題,可能是內部的分爭、不和諧﹝4:2),但可能也不是太严重。他的意思似乎是:我已经劝勉你们应该怎样行,所以你们应该如此行  。

“在基督里的劝勉”,是指信徒与基督联合,享受与基督相交的生命,由此而得着的勉励。当我们经常灵修,熟悉神的话语,藉着祷告,对神倾心吐意,我们自然会得着从神来的勉励。当我们因为神的劝勉,进入了一个新生命。我们在信徒当中,自然就会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劝勉,用生命影响生命。譬如:一旦我們因為靈命軟弱,無力勝罪,生活和行為沒有達到神的標準,那麼,我們就很需要弟兄姐妹在基督里的勸勉。藉著在基督里的勸勉,我們被挽回或去挽回因軟弱跌倒的弟兄姐妹。

“愛心有甚麼安慰”,罗5:5-“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神的爱带给我们安慰和鼓励。不论我们遭遇任何的伤痛,都可以从主那里得着安慰。因为,耶稣爱我们到底。

约13: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罗8:3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无论我们处在多么痛苦的境遇里,神都会用祂慈爱的手触摸我们的创伤,用祂温柔的话语抚慰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也可以用从神来的爱,跟弟兄姐妹彼此相爱,彼此安慰。這30多年,一路走來,不論是在事奉或是在個人的遭遇里,我都經歷了不少在主里愛心的安慰,我们不只是到教会听道,学习真理,得造就,我们也在这里,得安慰、得医治、享安息。

“聖靈有甚麼交通”是说信徒“一同有份于圣灵”,林前12:13 –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我们之所以能和神、和信徒在灵里团契交流,完全是圣灵的工作。聖徒之間,靈里的交流,可以讓我們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慈悲憐憫“,是指神或基督的慈悲憐憫。“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来4:15-16)因着三一真神的慈悲怜悯,我们得以被拯救,與神和好,被神塑造成一个新人。漸漸有了神的性情,也能憐憫人。

这些属灵的事实,一方面为信徒提供了合一的最高的伦理动机,因为开始了一个人与神之间的新关系,在新的群体里彼此认同、体谅、理解。既经历了上帝的怜爱,也就当彼此相爱,既然一同有份于圣灵,也就当彼此合一。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在基督里信徒有足够的属灵的资源,可以使合一成为事实。

V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这里,不是说教会里不容许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也不是说。信徒都应该有一模一样的思想和看法,或仅仅要有“共同的目标“,而是一般性地指信徒要彼此”同心合意“。藉着团结一致去从事上帝交付我们的工作,推展基督的福音事工。同时,还要有相同的爱心,神把自己的爱赐给了我们,以至于我们可以主动地去爱人,也可以回应别人的爱。如果信徒能够做到同心合意,保罗的喜乐就可以得到满足。信徒真的可以作到吗?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发生在80年代的事情,牧师Charles Swindoll 在一个春天里,到Virginia州的西部山区,一个古老的避暑胜地“田园”,主领三天的退修会,参加的有50多位,都是参众两院以及国会里担任重要职位的官员以及配偶,虽然他们都是基督徒,但是脸上却布满压力、孤单、疲惫、紧张所留下的烙痕 。在三天的退修聚会里,他們从起初的客客气气,道貌岸然,到最后的打成一片,他们一个个地摘下面具,都能开诚布公,培养出和谐、相爱与亲近的气氛。个人也越坚强,为什么呢?相信,这是圣灵的工作。Swindoll牧师认为有三个因素,

第一,坦诚自己需要别人,上次的讲道,我提了17世纪英国诗人John Donne写的诗:没有人是孤岛,可以完全独立。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同伴,不能自满孤立自己

第二,愿意培养人际关系,在小组或事工团队里是最容易培养的,但需要时间、努力以及一颗愿意的心。那些达官显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打成一片,主要是大家的处境类似,都来自同样的政治风暴圈,由于同病相怜,彼此的了解就应运而生,感情也很快就热络起来。盼望,我们都能在小组或事工团队里,操练在基督里的,互相劝勉、彼此安慰、在灵里交流、以及双向的同情、理解。。

第三,要勇敢地拿下面具, 每个人都有一副面具,他们下定决心拿下面具,突破寒暄客套的浮面交往,对别的信徒表示真诚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我在良友7年,因为带着餵養牧养的责任,尽管年龄、背景相差甚远,我还是很快就和他们认同,打成一片。常有良友人开玩笑地说,传道已经被同化了,或者說,國軍被共軍統戰了

这三个因素:坦诚自己需要别人、愿意培养人际关系、要勇敢地拿下面具,可以幫助我们和弟兄姐妹,操练意念相同、爱心相同。使得圣徒之间,越亲近就越坚强。

不怕敵人的驚嚇(1:28)

V28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證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 神。

敵人最可能的就是指當時的異教徒。根据使徒行传16章,保罗在腓立比被害受辱,他的敌人是罗马官方的一些“异教徒“。腓立比是羅馬的殖民地,當時的平民都十分效忠皇帝,尊凱撒大帝为主,因此當信徒效忠於另一位主時,所帶來的威脅恐嚇是可想而知的。

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能証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神“,是说面對敵人的攻擊,信徒仍然坚忍和有信心,無所畏懼的傳揚福音,就顯出他們有從神那裡來的力量,他們是至終得救的人;而敵人真正面對的是他們背後的神,因此這些敵人的結局必是滅亡。這都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証。換句話說,信徒勇敢的面對逼迫,表明了他們要得救,而他們的敵人要滅亡,这整個事件都是出於神。都是神主权的彰显。

主后一到三世纪,教会全面地落在大逼迫里,在主後110年,安提阿教會的第二任主教,伊那提斯(Iqnatits)为信仰殉道,一代良牧楊牧谷說:在那個被逼迫的大環境裡,伊那提斯主教歡然地走向刑場,神用他的熱血澆灌了那些被恐懼烤焦了的心靈.讓信徒真正明白主耶穌生前對門徒所講的話“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太 10:28).

信徒的雙重恩典(1:29-30 )

V29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v30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

信徒要勇敢地面對逼迫,因為我們蒙恩的同時,也要為主受苦。“為祂受苦“在这里的意思是”為了基督和祂的福音的緣故受苦“。為祂受苦表示要面對爭戰,不是消極地忍受逼迫或壓力,而是積極的奮鬥。因此”信基督“和”為祂受苦“同是神所賜的恩典,是信徒生命中不可分的事實。

28節也提到,當我們面對逼迫時,仍然坚忍和有信心,無所畏懼地傳揚福音,就能証明”敵人沉淪,我們得救都是出於神“。

有一句名言,或许有不少人听过,那就是“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祂是呼召他來為祂死“(When Christ calls a man, He bids him come and die.)这是德国神学家潘霍华写的”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里的名言,这本书有的翻成”作門徒的代價”,也有的翻译成《追隨基督》。纵然有些人不认同德国神学家潘霍华的某些神学观点,但这句话,是有圣经根据的。”死“在这里是指”捨己“和完全脱离”旧有的老我“﹐不一定是指殉道说的。

那么,什么是舍己?舍己是“self denial”,是否定自己,放下自己原来有的世界价值观,放下一切的自我,自己不再是自己的主宰,乃是以耶稣基督为生命的主宰。捨己真正的意思是只注目於耶穌基督身上﹐就是耶稣領路﹐我们緊緊的跟隨祂。

首先,我们来看耶稣如何舍己呢?祂道成肉身,祂说: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约6:38)。还有,祂说:”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舍己的道理是上帝在耶稣身上所设的范本,也是跟随耶稣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路9:23,“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所以,救恩是白白得来的,是神的恩典。但做门徒是要付代价的:我們需要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来跟从主”

使徒保罗就深知舍己的意义,认识主以后,他放下在世人眼中可能的大好前程。把神赐给他的学问和知识、口才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用来解开那旷世隐藏的奥秘,他写的新约书信,造就了历世历代的信徒。他在腓立比书里说的,正显示出他是如何的舍己,跟随耶稣

(腓3:7-8)-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

那么, 什么又是十字架的道路呢?

这里我引述一位牧者的话:十字架的道路是一条牺牲的道路,忍耐的道路,孤独的道路,顺服的道路,服事的道路,负重的道路,患难的道路,委身的道路,舍己的道路。

当我在耶路撒冷,走在苦殇路的时候,对背十字架多少体会了一些,耶稣遍体鳞伤、心甘情愿地背负着代表羞辱的十字架,背負著所有世人的罪,辛苦地往各各他的山顶,蹒跚地爬上去,為的是要成就神的救贖計劃。现在的苦殇路,两边有小小的商店区,有卖吃的,喝的穿的,两千多年前,那里是荒郊野外,是一条漫长的、孤独的、崎岖不平的山路。

捨己和背十字架岂是容易做到的?

有人可能认为”既然我的罪已得到赦免﹐大可安心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可以依然按照世界或自己喜歡的標準而行“,是這樣嗎?

或者有人以为:既然救恩是白白的恩典,那也可以不作門徒,但或許也可以付一點點“代价”﹐譬如奉獻一點金錢,參與一些事奉等等﹐但“為他受苦”完全与我无关。可以这样吗?

但救恩其实是贵重的恩典,這是说,作主門徒必須要付上代價﹐這代價包括捨己和背十字架, 所以,作主门徒,就要有为主受苦的心志,边云波老弟兄在1948年写的一首长诗-“献给无名的传道者—我的弟兄“,近半个世纪以来,這首诗在海外一版再版,曾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基督徒奉献了自己,加入无名传道人的行列,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

我摘錄其中的一小段,讓我們一起受激勵:

当黎明快要来临的时候,人世间便越显得黝黑、艰难、幽暗。 但是,你却这样说过:“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脚,甘心到苦难的道路上奔走!所以,宁肯叫泪水一行行地向内心涌流,遥望著各各他的山顶,就是至死,也绝不退後!”

40年代到新疆建立福音據點的西北靈工團,真真做到了捨己和背十字架,不少同工死在监狱里。其中的趙西門弟兄,被囚禁在監獄里30年,他當年(51年)寫的十架歸路,對基督門徒也是很大的激勵:“认定十字架的血路,这是我唯一歸途。我愿流血秦国道,不愿偷生在斯土。甘受十字架的凌辱,与主同尝杯中苦”。我們常說:典型在夙昔。

我读过一位牧师讲的見證,有一位老姐妹,原是和老前輩愛德禮牧師在國內做同工,作學生工作的,帶領許多學生認識主,在文革期間遇到很多困難;在一天半夜時分,一些紅衛兵來將她逮捕了,她根本沒有時間預備甚麼,帶她走到街上時,突然她唱起歌來了,她唱“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

為基督受苦,就是與基督一同受苦,而與基督一同受苦的結果,就是與祂同享榮耀。(彼前 4:12-13)-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V30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

“爭戰”是指什麼?”原来保羅把自已的一生看為一場仗﹝提後 4: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這裡所指的就是在逼迫中仍然堅守信仰。不怕敌人的惊吓。

那么,腓立比信徒在保羅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是什麼呢”

“從前所看見“是指保羅當年在腓立比被囚的事﹝徒十六 22- 24﹞;”現在所聽見”就是指保羅如今仍是為基督的緣故在羅馬身受捆鎖。使徒保羅提醒腓立比的信徒,目前他們所遭受的苦難,和他以前在腓立比被囚﹝徒 16:22-24﹞,以及目前他在羅馬所遭受的囚禁基本上是一樣的。他們是保羅為福音一起爭戰的伙伴,也是一起受苦的伙伴。

因此,保羅以自己的經歷,來勉勵腓立比信徒,以自己為基督受苦的事實給他們一個活生生的榜樣。他鼓勵腓立比的信徒如果要在此爭戰中取得勝利,“合一“是首要的條件﹝1:27 同有一 個心志、站立得稳、齊心努力,2:2 意念、愛心、心思都相同﹞

在福音的事工上,我們常把焦點放在困難上,保羅勉勵我們 要以他為榜樣,把焦點放在基督的身上。主耶穌說,门徒是世上的鹽和光。

思考问题:在一個對基督教信仰不能容忍、甚至反對、逼迫的環境裡﹝譬如:家庭、职場、社會……﹞,我们如何成為光和盐,见证基督呢?

结论

使徒保羅勸勉信徒,行事為人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在面對敵人逼迫的時候,要合一、不要懼怕,也就是要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在意念、愛心、心思上都要相同。

我們要珍惜我們雙重的恩典,救恩其实是贵重的恩典,“信基督“和”為祂受苦“同是神所賜的恩典,是信徒生命中不可分的事實。信徒要學會捨己和背十字架。在面對爭戰的時候,也是神主權彰顯的時候,愿將榮耀歸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