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會的會眾 (徒2:42;11:19-21)(黎广传牧师)

上次我講到一個成長的教會一定有兩個現象:第一是神的同在,第二是得人的喜悅。神的同在就是:教會裡有神蹟奇事發生,有聖靈的引導,人就會敬畏神,神的國度就會得着擴張。得人的喜悅就是教會的會友有愛心,有好行為,自然吸引人加入教會。所以,“神的同在”和“得人喜悅”是兩股強勁的力量,能吸引人加入教會得着福音的好處,教會得救的人數便天天增加。不但如此,信徒的屬靈生命也不斷的增長,教會的成長便造成了量和質的增長。

上堂講的都是教會增長的現象,沒有很深入的提到造成這個現象的真正原因,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方面的信息,作深入的探討。

如何要有神的同在呢?如何要使教會成為一個得人喜悅的教會呢?我們一定要營造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就是:1)勤於靈裏的操練,2)熱心個人佈道。這樣的教會必定有神的同在,教會必定成為人人所喜悅的教會,教會增長無論在量方面和質方面便成爲很自然的事。什麼叫做文化呢?文化就是我們經常的去做,不斷的去做,成為一種習慣,每天非做不可,這叫做文化。我們教會一定要營造出一種屬靈的文化,有了這種文化,教會就不怕不增長。這種文化是每個會眾都要投入、參與,讓它成為每個人的生命、和生活上不可分割的部分。這種屬靈的文化分兩部分來說明。

(一) 勤於靈裡操練(徒2:42)
這節聖經大家都很熟悉,傳道人也常講,我今天從屬靈文化的觀點來分享。為什麼講是一種文化呢?就是因為“恆心遵守”這四個字。信徒受了洗後,這三千個會眾他們從受洗那一天開始,天天恆心遵守四樣靈裡的操練,這四項的操練就帶出使徒行傳二章43-47節所述説的教會成長和興旺的光景,這幾節的聖經就是神的同在和人的喜悅的光景。所以,今天我要把下面四種操練重點式的分享一下。

A. 使徒的教訓:我們必須把使徒的教訓成為我們的文化,講的更具體
一點就是成為我們的價值觀。使徒的教訓,廣義來說就是我們所信的聖經,我們要天天讀經、研經、遵守聖經。神的話語成為我們每天讀、每天想、每天行的習慣,這樣聖經就變成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價值觀。使徒的教訓廣義來說是整本聖經,狹義的來說是使徒們當時所傳的道。今天,我們對使徒們所傳的道要掌握清楚明白,我們的信仰就有根有基,不會動搖,信心充滿。信心充滿,就會經歷神的同在。很多基督徒的信仰根基是不穩固的,教會如何能增長呢?比如說,我們所信的道是生命之道,不是生活之道;我們所信的是救贖之道,不是修身之道。假如信仰的重點沒有掌握清楚、次序倒過來的話,我們信的道是生活之道,是修身之道,那麽我們就糟糕了。

當我們生活遇到難處、工作遇到難處,我們就會信心軟弱,覺得神不祝福,就離開上帝。反過來說,神祝福他的工作,讓他順利,他得到生活的祝福,也離開上帝,不需要上帝,因爲為生活問題解決了,不需要耶穌了。這都是對信耶穌信的不夠清楚。信耶穌不是為了生活,乃是為了生命;信耶穌是為了罪得赦免,得着永恆的生命而信,不是為了生活安定而信。我們屬靈的生命成聖不是靠自己的修身行道,乃是憑着信心,靠著耶穌的救贖和恩典才能成聖。得救是靠恩典,得勝也是靠恩典;得救是靠救主,得勝也是靠救主,就像彼得所說,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可以靠着得救(徒4:12)。保羅也說,祂是世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4:10)。我們的信仰無論是得救和得勝,都不能離開我們的主。所以保羅說,我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道,只知道耶穌和他釘的十字架(林前2:2)。我們就明白為什麼使徒們所傳的就是釘十字架的耶穌、復活的耶穌,因為他是生命之主、他是救贖之主。

每次替人受洗我都非常緊張,我很害怕他們信的不清不楚,所以要他們讀基要真理的課程,要考試,要寫見證,通過後才幫他們受洗。這樣做是信仰根基穩固,對信仰認真。不但如此,他們還要不斷地在神的話語上讀、想、行,這樣才能在他們的生命中營造出一種價值觀,有了這種價值觀,就會得着神的祝福,教會才會增長。

B. 第二種文化就是彼此交接,要與弟兄姐妹建立深入而密切的關係。彼此交接原文的意思非常豐富,中文翻譯成團契。團契的意思,除了彼此相愛以外,還有彼此學習的意思。我們看見初期教會弟兄姐妹彼此交接的關係何等的美。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可以和亞波羅一齊藉著彼此交接來讓亞波羅的屬靈知識生命得着提升,使他的講道更完全(徒18:24-28)。保羅說我們要一齊來與眾聖徒明白主的愛何等長闊高深(弗3:18)。我們屬靈生命的增長,神就是要透過弟兄姐妹成為我們的幫助。所以彼此交接是非常重要。我們要參加小組,不但參加教會小組,也要參加家庭小組。這是初期教會的現象。彼此交接的文化一産生,教會就自然有愛心,自然會同心合意,教會就成爲為吸引人的教會。

C. 第三種文化就是擘餅,與神有親密的關係。讀經禱告不夠,我們要常常守聖餐。我建議我們的小組每兩個月都應該有一次的聖餐,聖餐讓我們更認識自己是個蒙恩的罪人,使我們充滿感恩、喜樂,並且提醒我們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初期教會的會眾何等聖潔是跟守聖餐有關係的,主對他的教會要求聖潔也是何等的高(徒5:1-11;林前11:23-32)。我們的生活聖潔,自然神就與我們同在。

D. 第四種文化是禱告。我們要常常禱告、不住的禱告,讓禱告成為我們個人和教會的一種文化。今天我所強調的教會本身要營造出一種禱告文化,就是全體要同心、合意、迫切的禱告,這三種禱告特徵要在教會的禱告生活裡落實,這三種特徵是在使徒行傳裡找得到的(徒1:14;4:23-24;12:5;13:2-3),他們同心、合意和迫切的禱告,不但如此他們的禱告都有一個使命感:他們禱告的重點就是為耶穌做見證、為了福音、為了神的國度, 這個禱告的使命感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樣的禱告,教會才有出路、神才會喜悅。我不是說我們個人的需要不重要,但是次序要放對。禱告的內容永遠是神第一,我們的需要是第二。主禱文的教導是這樣,主耶穌的教導也是這樣(太6:9-13;6:33)。次序顛倒,我們的使命感就失去,我們所領受祝福就會減少。

(二) 熱心個人佈道(徒11:19-20)
根據統計,個人佈道是最有效的傳福音方法,我們必須把個人佈道成為一種文化。天天個人佈道,這樣教會一定增長。我們的美中短宣、4月份的福音春令營、每年的佈道會都是提供我們個人佈道操練的機會。但是不夠,我們要營造出一種文化,隨時隨地能跟人分享福音的文化。使徒時代的門徒就是擁有這種文化,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不但在耶路撒冷做個人佈道的工作(雖然聖經沒有指出),他們離鄉背井,謀求安定的生活時,也不忘記做個人佈道的工作(不但向同族人傳福音,也向同族異文化、和向異族異文化人傳福音),個人佈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就像保羅所說,無論得時與不得時,務要傳道(提後3:2)。韓國教會興旺,因為他們把個人佈道成為一種文化。有一句口號:我們相聚就是禱告,出去就是傳道,相信這是他們教會的寫照。1990年代,我去台灣參加新生運動,韓國弟兄姐妹也來投入,他們去向中國人傳福音,不懂國語,如何傳呢?他們用錄音機來向人傳,令人感動,難怪他們派到世界各地的宣教士是全世界第二位最多的國家。因為弟兄姐妹注重個人佈道,神就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多了,安提阿教會就成立了。

四方面的屬靈操練和個人佈道要成為我們教會會眾的文化,教會一定蒙神的祝福,教會一定能吸引別人,教會一定增長。

附:家庭祭壇(崇拜)的問題建議:
1. 分享“勤於屬靈的操練”,哪一方面我最強?哪一方面我最弱?
2. 分享“熱心個人佈道”的經驗,如何增強我的個人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