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主日证道《第四首仆人之歌 》(沈丽薰传道)

引言

我在一月份讲了第三首仆人之歌,指出仆人的受苦,而仆人的受苦受难到了第四首仆人之歌达到最高峰。这一段时间,我们正在默想基督的受难与复活 ,今天就讲:第四首仆人之歌。赛52:13-53:12這段經文是以賽亞書中最著名的一段,也是四首仆人之歌最详细以及最深刻的一首,是以赛亚神学之冠的宝石,他异象的焦点。

新约确认这受苦的伟大仆人是耶稣基督(约1:29,罗4:25)。  这一段也是在新約里最常被引用的旧约经文,因为这位仆人代替罪人受苦,所有相信祂的,都在生命和分享祂的赏赐上有盼望。

全段可分為五小段,並構成「交錯配列」(Chiastic)的結構:

A.  僕人受苦但被神高舉 (52:13-15) 

         B.  僕人被厭棄、被藐視  (53:1-3)

              C. 僕人成為贖罪祭 (53:4-6) 

         B1.僕人被欺壓、被宰殺  (53:7-9)

    A1. 僕人受苦但蒙神悅納  (53:10-12) 

A和A1平行对应,讲的都是仆人受苦但最后得荣耀。其中52章最后两节(14、15)以及53章最后两节(11、12)的“许多人”是首尾呼应的关键词,指出了因仆人的受苦而受益的对象。也就是我们这些信主的人。首尾说话的都是神(52:13, 53:12)。B仆人被厭棄、被藐視和B1 僕人被欺壓、被宰殺 讲的是同一类的事情。 中间 C僕人成為贖罪祭 (53:4-6) 是这一首仆人之歌的最高潮。

A.  僕人受苦但被神高舉 (52:13-15) 

13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或作行事通達〕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14許多人因他〔原文作你〕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15這樣、他必洗淨〔或作鼓動〕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

13节开始NASB有Behold看哪! 这是从51章开始的,神所发出的一连串命令中的最后一个。52:11-12 说:你們離開罷、離開罷、從巴比倫出來…。以色列的神必作你們的後盾。然后13节这道最后的命令带给了我们最终的答案——仆人弥赛亚充满智慧的成功「行事」使仆人得到三重的高升-“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这是與耶穌的「復活、升天和坐在神的寶座上」相互平行的描述。

14节新译本作:他的容貌毁损得不像人,他的形状毁损得不像世人(比较接近英文NASB)受苦的弥赛亚不容易被世人认出来。祂的形像令人驚奇─因为既「憔悴」,卻又受「尊崇」。

15节「洗净 」原文也被译为「弹」(利4:6)和「洒」(利14:7),是律法中专门用来描写将人和物分别为圣、以及洁净和赎罪的动作(用祭物的血来弹或洒)。「许多国民」是这一段的钥字,表明了因仆人受苦而受益的对象。他必洗淨許多國民,指弥赛亚将替许多国民赎罪、使他们分别为圣。这样伟大的救恩,与14节描述的残酷的受苦同样令人震惊。这样的意外,使得君王哑口无言,因为一个前所未闻的真理临到了他们。是从未有人见过、听过的。

B.  僕人被厭棄、被藐視  (53:1-3)

1我們所傳的、〔或作所傳與我們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2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3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

先知叹息:我们所传的弥赛亚有谁信呢?「耶和華的膀臂」乃是表示神的大能 (50:2我的膀臂豈是縮短、不能救贖麼.我豈無拯救之力麼)。这位仆人(弥赛亚)乃是「耶和华的膀臂」。但人们却难以相信。因为第2节所说的:他在耶和华面前如嫩芽生长起来(赛11:1從耶西的本〔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意思是:他将来自以色列(是大卫的子孙),并在卑微中降生。“根出于乾地”,暗喻最没有希望的。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告诉我们,这位仆人和神的关系亲密,有神的同在。但他的容貌、身份、地位也都沒有令人注目及仰慕之處。

因此世人藐視他·、厭棄他,是不受尊重的「憂患之子」。他经历了人类生存的痛苦与烦恼,事实上,他被很多人排斥离弃,当然,世人也就很难相信这位被人弃绝的仆人会有神拯救的大能。

 C. 僕人成為贖罪祭 (53:4-6) 

4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5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6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4-6节是这首「仆人之歌」的中心:仆人成为赎罪祭,表明基督受苦是替代性的「担当」( carry, bear)。利16:22-要把這羊放在曠野.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地。「担当」原文是利未记中的献祭用语,表明仆人弥赛亚被当作了祭物,「担当」了献祭者的罪孽。

这位仆人「多受痛苦,常经忧患」(3节),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祂「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但世人却认为祂是因犯罪而「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却不知道祂所「背负」的都是我们所欠的罪债。

「那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原文是「然而祂为我们的过犯被刺透」(英文NASB译本、新译本)。「受害 」与「刺透」原文是同一个词。祂代替我们接受「过犯、罪孽」当受的刑罚。人因着不顺服而失去了平安(48:18),但这位仆人却代替我们接受罪人当受的刑罚,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把我们带回到神面前(49:6),重新得着了平安。神若不击打弥赛亚,这追讨和击打就要落在我们身上,所以说「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鞭伤」:箴20:30-鞭傷除淨人的罪惡…。因此,「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不是应许医治百姓身体的疾病,而是比喻这位仆人代我们接受了愚昧和悖逆所当受的刑罚,所以我们的灵性才能得着医治。彼前2:24-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据说,山羊喜欢顶着风走,以减少虫子叮咬,结果越走越远;绵羊受到惊吓时,也会四散走失。人有时候会患得患失,看不清楚前路的方向,因而「偏行己路」、离神越来越远,最后「如羊走迷」。彼前2: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这图像形容神把祂子民的罪孽都归在这位仆人身上,并使祂成为赎罪日的代罪羔羊(利16:22),解决所有神要拯救之人的罪。

并不是圣父有公义,圣子有怜悯,圣子把我们从忿怒的圣父手中拯救出来。救恩是公义的圣父主动发起的——「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3:25)。

神学家柏路易Louis Berkhof 说:救赎是基于神的爱和公平,神的爱给罪人一条逃生之路,而祂的公平要求律法上的条例必须遵守。一位公义和圣洁的神,不可能忽视罪,祂必须对付罪。耶穌代替我們受罰,為我們付出罪的代價─這種「代贖」的觀念,乃是基督教獨一無二的教義。佛教強調「自作自受」。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业障”负责,有轮回转世之说,无人可以代赎。伊斯蘭教也不承認有贖罪祭,不称阿拉为爱。穆斯林即便嚴格遵守各種教規教條,仍然沒有得救的確據。据说,穆罕默德去世前, 不停说着:阿拉,赦免我! 阿拉,赦免我!

神学家D. Hague 说:救赎是基督教最高的表现,也因为这一点,基督教不仅是启示、伦理的宗教,而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宗教。那么,什么是代赎-替代的救贖呢?指的是耶穌基督代替所有罪人而死的事實。因為世人都犯了罪(羅3:23)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罗6:23)。因此,“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哥林多後書5:21)。

B1.僕人被欺壓、被宰殺  (53:7-9)

7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作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8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9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

这一段和1-3节前后对应,1-3节讲这位仆人生长如嫩芽,这里7-9节讲这位仆人如何“受死”。他被欺压、受苦待的时候却谦卑地不开口,表明仆人甘心接受神所定意的苦难。

神的僕人被比喻為羊羔,這有明確的獻祭贖罪的涵義。相信被用来献祭的羊羔并不知道自己是被牵去宰杀、还是被牵去剪毛,虽然安静无声,但却并非甘心。但是这位仆人却是甘心乐意默默地承受、不开口。“夺去”和“剪除 ”都是指“死”说的。“受欺压”和“受鞭打”,是指弥赛亚受到不公正的审判。祂的受苦受难完全是因为“担当”了百姓的罪过。

使徒行传8章记载埃提阿伯(衣索匹亚)太监读的以赛亚书,就是53:7-8节,门徒腓利向衣索匹亚的太监解释,这位仆人就是主耶稣基督(参徒8:32-35)。我们也要用同样的经文来传讲耶稣。告诉他们: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罗8:32)

《弥赛亚》Messiah是德國著名音乐家George Frideric Handel韩德尔创作的大型神劇,當中多首合唱曲均深入民心。第二部分:救赎的信息和耶稣为全人类的牺牲,有多处经文选自以赛亚书53:3-6节,以及第8节。

9节-「未行强暴」,指没有行为上的罪。「口中也没有诡诈」,指没有口舌上的罪。「恶人」(wicked men),原文是复数,「财主」(rich man) 原文是单数。主耶稣被钉在两个强盗中间(太27:38),受尽屈辱而死,本来应当「与恶人同埋」,但却出人意料地被尊贵地安葬,埋葬祂的坟墓属于财主亚利马太的约瑟(太27:57-60)。這不但是神在凡事上掌權的明證,也代表神為祂的僕人辯明

 (7-9节)这一段的记载让我想起了苦殇路 Via Dolorosa)

The Via Dolorosa是耶路撒冷的一条路名,两千多年前耶稣背着十字架,在罗马兵丁的鞭打下从这里经过,走向Calvary,因此中文称这条路为 “苦殇路”-“苦路”,苦路长約五百公尺,共有十四站。

沿著Via Dolorosa大道,那天在耶路撒冷,士兵试著在这狭窄的街上开出一条路。但是众人却拥挤著进前来看,这个被定罪要被处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他身上被打了,正流著鲜血,他的背上留著鞭痕。他头上却戴著荆棘冠冕,每一步他都忍受著,来自众人咒诅他死亡的叫骂。沿著Via Dolorosa大道,这条被称为“受苦之路”。就像一只羔羊一样,这位弥赛亚基督君王走了过来。他选择走上了这条路,就是因为他对你、对我的爱。祂沿著 Via Dolorosa大道,一路走到那加略山。

A1. 僕人受苦但蒙神悅納  (53:10-12) 

10耶和華卻定意〔或作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或作他獻本身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11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12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10节- 这节经文再次透露弥赛亚受苦的奥秘。神定意将祂压伤,杀害,为了使祂成为赎罪祭。 之后:

(a)祂必看见后裔。暗示弥赛亚将从死里复活,看见那些愿意接受祂的。因为神要借着弥赛亚「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2:10)(b)祂必延长年日。指基督复活的生命(启1:18….直活到永永远远)(c)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这是指祂将圆满地实现神所预定的事。

11节- “祂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就是祂代死的果效。这位“义仆”。行事必有智慧,祂按照义的原则,担当罪人的罪孽,使许多接受救恩的人得称为义。祂看到许多属灵的儿女,就心满意足了。这就如但12:3说的: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

12节-因为弥赛亚在肉身时降卑自己,成功了救赎,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并且要与“位大的”、“强盛的”,分享祂的荣耀。祂的软弱将变为刚强,羞辱化为荣耀,并且将要荣登至高宝座。仆人的得胜根据四项事实:

a祂甘愿「将命倾倒,以致于死」,顺服至死(腓2:8)

b祂让自己「被列在罪犯之中」,与需要被拯救的罪人认同。

c祂「担当多人的罪」,是有效的代赎。

d祂「又为罪犯代求」,主耶稣十架七言的第一句话就是:“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历世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话,生命得到翻转。而且,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

四首仆人之歌的几段经文合在一起,组成了“耶和华受苦仆人”的完整画像。这位神仆个性与行为十分谦逊,祂从不喧嚷或扬声,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祂要在地上设立公理(42:2-4)。在母腹中就为耶和华选召,传扬祂的真道,也要带领以色列归向神,并且成为万民的光(49:1,2,6)。为完成使命,祂不仅领受、传扬真理,还坚韧不拔。硬着脸面好像坚石,忍辱受打(50:4,6),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受死,担当了多人的罪。然而,祂死的结果,是让许多人称义,使万邦蒙受祝福(53:4,7,11)。这幅组合画像最令人瞩目的,是仆人的受苦与服事。祂在十字架上的捨命、作了多人的贖價。

John Stott写的“当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被评为“為信仰扎下穩固根基,基督徒必讀的不朽經典,本書可說就是斯托得一生所宣揚的福音!”。尤其是人要如何將十字架活在21世紀每一天的生活當中?

见证

在书中,他举了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基督徒团体可以受到十字架多大的激励! 我相信这是最能激励弟兄姐妹的见证,我引述在下面:

这个弟兄会是亲岑多夫伯爵(Nicolaus von Zinzendorf,1700-1760)所设立的。1722年,他欢迎一些从莫拉维亚和波西米亚来的敬虔基督徒难民,到他的所有地Saxony,并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基督徒社区,称为“Herrnhut主护城”。

莫拉维亚弟兄会强调,基督教是十字架与良心的宗教,他们定义基督徒为“与羔羊,就是被杀的羔羊,有不可分的情谊”之人,他们的印章以拉丁文刻着:“我们的羔羊已经得胜,我们要跟随祂”,他们非常看重基督徒的合一,相信羔羊是其根基,因为所有归附耶稣,尊祂为神之羔羊的,都成为一体。

在自我了解方面,他们特有的敬虔似乎促使他们认识了自己,因着看重十字架,他们真正地谦卑、悔改,可是对得救也有极大的把握,对神也有安息的信心。亲岑多夫说:我们是救主的快乐子民。事实上,在一次大西洋风暴中,船将沉的时候,约翰卫斯理看见他们面对死亡,仍然保持喜乐、一无所惧,便觉得自己有罪,这是导致他重生的一个重要关键。(这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

下面是我插进去的有关约翰卫斯理的事迹。John Wesley1703-1791,是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实践神学家,他领导了英国宗教复兴,也是卫斯理宗(Methodist Church)和卫理公会的创立者。有这样的一个记载:1742 年有一天,当John Wesley 到了Newcastle, England,在他的日记里写着:我走进城镇,非常的惊讶,竟有如此多的酗酒、咒诅、和毒誓(这也是很多现在大城市的写照),诚然,这个地方非常适合耶稣基督弥赛亚来拯救,因为祂说: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将近50年,约翰卫斯理凤尘仆仆 ,旅行布道,跟随耶稣的脚踪行。

再回到莫拉维亚弟兄会,他们最重要的是“宣教活动” 。亲岑多夫还是学生时代,便成立了“芥菜种团契”,终其一生他的宣教热诚未曾稍减。而激发他和跟随者如此表现舍己之爱的,正是十字架。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布道工作范围极广。甚至在南非、澳洲土着和西藏边界开始工作。亲岑多夫教导说:异教徒知道有一位神,但是他们需要知道,救主已经为他们而死,他呼吁道:告诉他们上帝羔羊的事,直至你讲到再无话可说才罢休。

这种对十字架极正确的看重,主要来自他自己得救的经历。19岁时,他到欧洲几个主要城市观摩,以完成教育。一天,他来到Dusseldorf的一个艺术中心,驻足于一幅画前,是法第(Domenico Feti)所绘“看这个人”(Ecce Homo),画中的基督头戴荆棘冠冕,图下方写着:我为你如此行,你为我作了什么?亲岑多夫深受感动,也得到极大的挑战。就在那时,这位年轻的伯爵恳求钉十架的基督,引他进入“祂受苦的团契,一生服事祂”。他从未违背那一次的献身。他和他的团体热切的关心“上帝的羔羊在宝座上”。

多么希望我们也可以像当年的亲岑多夫伯爵那样,恳求钉十架的基督,引我们进入“祂受苦的团契,一生服事祂”! 并不是宣教士或是全时间的传道人,才是“一生服事祂”。我们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神赐予我们的恩赐,和该负起的责任。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接受装备,不论是在家中,在职场、在教会、在社区,都要关心“上帝的羔羊在宝座上”,活出与所蒙的恩相称的生活,將十字架活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

结论

这第四首仆人之歌让我们看到仆人身份的多重层面:这位仆人(弥赛亚)行事必有智慧,祂无佳形美容,祂被人藐视、被欺压、祂是代赎者、成为祭物。祂是神向罪人施恩的管道,神的圣洁、公义和恩慈在祂的身上获得完美的协调,祂在神为祂的子民以及世界所定的计划中扮演关键的角色。祂是得胜者也是代祷者。

讲道主题

受苦的仆人耶稣基督甘心为世人成为赎罪祭,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神将祂升为至高,并且祂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祂配得我们的敬仰和追随-我们要將十字架活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

思考与回应

当我看到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画像下写着:“我为你如此行,你为我作了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主在我的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存在?我应该作怎样的改变?

如果你是福音朋友,当你读到: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你愿不愿意接受他作为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