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尼珥Abner

(Abner)〔父親是燈〕

尼珥的兒子,屬於便雅憫部族。撒母耳記上14:50,51説,押尼珥是“掃羅的叔叔”;在希伯來原語,這句話可以指押尼珥,也可以指押尼珥的父親尼珥。約瑟夫斯説,押尼珥跟掃羅是堂兄弟,兩人的父親(尼珥和基士)則是兄弟。不過,在歷代志上8:33和9:39,受上帝啟示的記載看來清楚表明,基士是尼珥的兒子,因此是押尼珥的兄弟。這樣,押尼珥就是掃羅的叔父了。

押尼珥是掃羅的元帥,手下的士兵有時多達20萬。(撒上15:4)在特别的筵席上,他還坐在王的旁邊。(撒上20:25)押尼珥雖然勇猛善戰,有一次卻受大衛責備(當時大衛在西弗的曠野躲避掃羅的追殺),説他沒有好好保護“耶和華所膏立的人”——他的主他的王掃羅。(撒上26:14-16)

掃羅被非利士人擊敗而傷重身亡之後,押尼珥帶着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過了約旦河,到了基列的瑪哈念。雖然大衛已在希伯崙被猶大部族擁立為王,押尼珥卻在瑪哈念立伊施波設為王,跟大衛抗衡。押尼珥顯然操有大權,能够左右王,後來更説服别的部族一同擁護伊施波設,只有猶大部族跟隨大衛。(撒下2:8-10)

最後,兩軍比試實力的時刻到了。雙方的軍隊在基遍的水池(位於希伯崙到瑪哈念約莫三分之一路程之處,是便雅憫部族的領地)兩邊對峙。兩軍擺好陣勢,押尼珥建議雙方各派12個年輕人比武。雙方勢均力敵,結果全都倒地身亡。這引發了一場激戰。押尼珥的軍隊損失慘重,約押的士兵傷亡較少,比例是18比1。押尼珥於是退到曠野去。(撒下2:12-17,30,31)

約押那善跑的兄弟亞撒黑追趕押尼珥。押尼珥再三勸亞撒黑轉到别處去,不要再追趕他,免得他被迫伸手擊殺對方,但亞撒黑還是不聽,繼續追趕。最後押尼珥用矛的末端刺亞撒黑的肚腹,矛從亞撒黑背後穿出,他就當場倒斃。(撒下2:18-23)日落時分,約押終於同意押尼珥的請求,停止追趕對方,也不再爭戰。兩軍各自退回本都。從雙方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兩軍都很有耐力。押尼珥的軍隊下到約旦河谷,橫渡約旦河,越過峽谷,登上基列群山,回到瑪哈念,全程達80多公里(50英里)。至於約押和他的部下,他們在伯利恆葬了亞撒黑(也許在他死後第二天這樣做),之後徹夜行軍,穿越山區,天亮的時候才回到希伯崙,全程逾22公里(14英里)。(撒下2:29-32)

雖然伊施波設國勢日衰,押尼珥卻繼續支持他的政權,同時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也許他因為自己是掃羅的叔父,就有意染指王位。後來,押尼珥跟掃羅的一個妃子私通(按照古代的慣例,王去世後,王的妃嬪是惟獨屬於法定繼位人的),被伊施波設責備,就勃然大怒,宣稱要轉而擁護大衛。(撒下3:6-11)押尼珥打發使者去見大衛,强調除了猶大之外,以色列的領地差不多全受他管轄。大衛提出條件,要他們將米甲歸還他。押尼珥答應大衛的條件,並私下跟猶大部族以外的十一個以色列部族的首領商議,為耶和華所膏立的王大衛説盡好話,勸各部族歸附他。(撒下3:12-19)之後,押尼珥在希伯崙受到大衛熱烈歡迎,於是當天就回去遊説所有部族跟大衛立約。在外作戰的約押剛好回來,得知這事,就指控押尼珥來是要欺哄大衛,想要探知猶大國的實況。約押隨即差遣使者去追押尼珥回來,並施計殺了他。(撒下3:20-27)

押尼珥一死,伊施波設頓時失去靠山。不久,伊施波設就被叛徒暗殺了,掃羅家的統治從此告終。(撒下4:1-3,5-12)

許多年後,大衛臨終前重提押尼珥(以及亞瑪撒)被殺的事件,囑咐所羅門務要將約押加於大衛家的流血罪除去。(王上2:1,5,6)結果,之後不久,殺害押尼珥的約押就被所羅門下令處決了。(王上2:31-34)

聖經只提及押尼珥的一個兒子雅西業。大衛執政期間,雅西業是便雅憫部族的首領。(代上27:21)歷代志上26:28也提及,押尼珥將自己身為軍隊元帥所得的戰利品捐給聖幕。